得教于曾仕强,当铭记先生对国粹之发扬,并谨以传承!
师从曾士强先生,谨记曾先生弘扬国粹,愿传承!
▽
《易经》最大的魅力在于“持经而成”。欲知《易经》,须知阴阳,懂八卦。还要了解占卜的内涵和周易中的形象。
在解读乾坤卦之前,我想提一下另一个来源——河图洛书。
“河洛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。 《易经》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河图罗书中演变而来的。懂了河洛,也就懂了“中”!正如曾老所说:
“能用《易经》解释一切是标准汉语”
▽
相传,古代黄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马,其腹部有神秘的图案,称为“河图”。 ”。
我们很难验证传说来源的真实性,我们无法知道是谁创造了它。而这个竖像被伏羲等古代先贤领悟,创造了八卦和易经。古语有云:“天悬象,见吉凶,圣人相似;江水出图,罗出书,圣人随从。”
▽
“河流地图”由白点和黑点组成,如下所示。白点是1/3/5/7/9河洛风水学,分别是奇数和正数;黑点是 2/4/6/8/10 ,是偶数,是负数。
我们来看看流行的“河图歌”:
天产生水,地产生百分之六十;地生火,天生百分之七十;第三个产木头,土产百分之八十; 16在北,27在南,38在东,49在西,50在中间。
如河图颂中所述,将河图注释如下。这涉及到“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”五种元素和“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”的方位。
说到五行,不得不提另一个意象,“气”。我们平时说的“气数”、“气质”、“色泽”,那么这里的气就是指万物运转的力量。生物所呼吸的空气和随风运行的自然物都是可以直观理解的气,但气不应仅限于气态物质,而应概括为任何力量的来源。
由于气是推动万物的力量,它需要有方向,例如上、下、左、右、中,而这个运动的方向产生五行。其中,向下流动的水代表向下的气;上火代表上气;木向四面八方扩张生长,代表外气;金是由周围元素凝聚而成,代表着内敛的气;地,是运行平稳的动力,是最稳定的气,是其他气运的基础。
五行应该理解为气运的五个方向,而不是五行。很多地方通常讲相生相克的性质,也就是把它们看成五个独立的元素,成对地相互作用。没有土壤,水就无法生存;没有土壤,木头就无法生长;没有土壤,黄金就无法积累;没有土壤,火无法安定。古人曾自豪地称其为“来自中土”,意思是中土是五种元素中最稳定的。气无论朝向哪个方向,都不能偏离中土。
了解五种元素的由来,再看方位。图中的东、西、南、北与现在的地图不同,倒过来的时候完全一样。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坐北朝南,尊崇北方,尊崇南方的百姓。古语说“天在南,北在北”,源于河图的布局。其次,我们通常说“你可以把东西放在篮子里”和“把那个东西带到这里来”,但我们不会说“把那个东西南北带到这里”。为什么?
因为在河图上,东为木,西为金。那时,世界上的物件大多是木头或金属制成的,所以当木头和金子相遇时,它就是某种东西;南方是火,北方是水。事物,所以对象不称为事物。
除了五个元素和方向,还有黑白点和数字。
数字成对设置“1/6”、“2/7”、“3/8”、“4/9”、“5/10”,差值正好是5。这其中的原因也很奇怪。我们伸出手正好是五个手指,这意味着我们的手可以用来控制一切。因此,五代表可控和控制中心。例如,我们通常说“队”而不是“队六”,因为可控队可以称为队,否则随机队是“队”。
黑点和白点代表阴阳,白点是1/3/5/7/9,代表阳数,黑点是2/4/6/8/10,代表阴数,阴阳变化就是一切。事实上,今天所有的发明都离不开阴阳。比如最常用的电脑,0101变形成电脑和网络,依然不离阴阳。这样做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变化都保持不变。
▽
洛书也是由黑点和白点组成的书图,但与河图异同,其寓意更能突出“易”“难”之意。
相应的,洛书也有洛书歌曲,一起来看看吧:
一穿九,左三右七,肩二四,脚六八,中间五。
洛书和河图最大的区别是数字只有1-9。后来,禹将天下划分为“九州”,而不是“十州”。这是什么来头?
其实十不是缺席,而是成为了隐含的存在。我们将我们正在处理的数字相加,“1+9”、“3+7”、“4+6”、“2+8”,四个角的相对数字之和为十,即亦为妙事,亦称“五物十用”。
再看一遍,河图和洛书河洛风水学,中间是五个,前面提到的五个,意思是可控的,表示控制中心不变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通常说要加强领导中心,抓住不变的地方,别人才能有信心、有魄力地改变。否则,中心就会改变,这就是混乱。
除此之外,一、这两个位置中的三个没有改变。一代表水,三代表木,一是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,饮水是生命之源,二是东方,太阳从万物诞生的地方出来,代表生命力;生计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;生命力是发展的标志,无论怎么变化,这两者都必须和控制中心一样,不能改变。
我们不能说,连生计都过不去,就去世间做文章;不能说发展势头没有活力,没有发展前景。
这样,河图与洛书的结合,就是周易的基本内涵:变化与本源密不可分。
西方世界是一个法治国家,任何事情都必须是对或错。在我国古代,以礼德治国。谈恋爱没有意义。有人说,理性应该是第一位的。我认为这是错误的。如果一个人只讲道理,他就不能对自己免疫。所谓理,也就是阴阳,密不可分,否则容易出问题。然而,现代已进入法治社会,讲究中庸之道的礼法和德法已经失传。为什么会丢失?
因为大多数人把中庸理解为“不知是非,浑浑噩噩,装糊涂”,但其实中庸的意思是“凡事求理”。三不合理”,这是一个合理的标准,但这个标准被忽视太久了。
▽
《易经》的核心是河图罗书中的“五”,设定不变,以求大变。
也就是所谓的不断变化。